从“活体诱食”到“冻宝”飘香潜江“蛙哥”万普查的养殖破局路
清晨的潜江市白鹭湖管理区冉集办事处,奔虎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蛙池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蛙声。
“黑斑蛙不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且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补肾益气等功效,市场需求旺盛。”合作社社长万普查站在蛙池边,观察黑斑蛙的长势。这位土生土长的白鹭湖汉子,2010年因家庭需要结束打工生涯,决定返乡创业,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四川、湖南等地需求旺盛的黑斑蛙养殖业。
2011年,万普查投入40万元转租80亩土地,建设孵化池、育苗池等基础设施,从湖南引进种蛙,开启养殖之路。然而,创业首年便遭遇滑铁卢:“当时用蝇蛆喂养,成本很高,但亩产仅百余斤。”
面对黑斑蛙只认活食的习性,他遍访专家、反复试验,创新“活体诱食法”——在蝇蛆中掺入人工饲料,利用蝇蛆的蠕动带动饲料“活”起来;改进投喂方式,通过振动投食板模拟活食动态。经过持续驯化,终于让黑斑蛙接受人工饲料,产量实现飞跃。
在养殖模式探索中,万普查先后尝试“蛙-稻套养”和集约化精养。“套养模式虽投资低,但管理成本高、病害防控难;集约化养殖虽前期投入大,但便于精细管理,综合效益更优。”基于实践总结,他确立集约化精养为主导方向。
为拓宽创收新路子,2012年,万普查联合伍贤虎、万方道等6人投资260万元创办了潜江市奔虎青蛙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我省首个获省动植物保护总站认证的养殖基地。至2014年,合作社养殖技术日臻成熟,亩产达1500公斤,按每公斤20元—40元计算,亩均纯收益超万元,高峰期可达2.5万元。300亩养殖基地年收益突破300万元。如今,已带动老新、周矶等地千余名村民创业增收。
自媒体时代来临,2017年万普查开辟“奔奔蛙业”抖音、百家号等新媒体阵地,通过50万+粉丝平台既传播养殖技术,又拓展销售渠道。“最初只是记录生活,没想到成为乡村振兴的‘云课堂’。”这位养蛙“老把式”的亩产已从创业初期的百余斤跃升至2500公斤,形成覆盖种苗优选、病害防控、科学投喂的全流程技术体系,帮助有需要的群众规避养殖风险。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随着养殖户增多,黑斑蛙收购价从2021年峰值50元九游娱乐每公斤逐年回落。“2024年蛙肉每公斤价格约36元至40元,今年青蛙价格每公斤仅16元至20元。”
面对挑战,万普查转而采取隔年蛙养殖模式:首年放养蝌蚪,次年收获成蛙。这种延长养殖周期的策略,既提升蛙肉品质,又增强市场竞争力,能获得更高的售价。同时延伸产业链,让青蛙从田间蛙鸣到车间飘香。“去年开始,我们自己加工,在线上线下平台销售‘冻宝’成品蛙,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计划推进养殖设施机械化、智能化升级,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万普查透露,合作社正系统优化种苗选育、场地规划、技术管理等环节,开发更多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
政府网站标识码:4290050001主办:潜江市人民政府承办:潜江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zzhcmx.com/training/2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