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国家级奖项!咱们的“家人”又获奖啦
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2024年度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咱们的“家人”,
深耕健康传播领域,王西富先后获得2015微博十大影响力医疗大 V、2018年广州市科普创新奖科普成果一等奖,2019年广东省十大科学传播达人、2019年典赞科普中国十大科普自媒体,2024广州科普社会协同力推荐个人,2024年岭南大医生等荣誉。
王老师,祝贺您荣获“最美科技志愿者”称号!得知获奖消息时,您的心情和感受是怎样的?
王西富:得知获奖,心情确实很激动。这份荣誉分量很重,是中国科协面向全国的评选,省科协和医院前期也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能获此殊荣,我个人当然非常高兴,但更让我欣慰的是,急救科普传播这项工作本身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这不仅是我的荣誉,更是整个急救科普工作者群体的荣誉,是对我们坚持做正确科普的一种巨大鼓舞。
能否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您近年来投入最多、最有代表性的志愿服务项目或活动?
一是线上,运营急救科普自媒体“@急诊夜鹰”,目前全网粉丝超过300万,致力于传播科学、靠谱的急救知识;
二是线下,开展“夜鹰急救科普训练营”,深入企事业单位、校园等,进行面对面的急救技能讲座和培训,累计培训学员已达数万人。这个项目也获得了一些肯定,包括2015微博十大影响力医疗大V、2018年广州科普创新奖科普成果一等奖、2019广东省十大科学传播达人、2019年中国科协“典赞·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自媒体等荣誉。
在从事科普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印象深刻的挑战?又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有没有让您特别感动或难忘的时刻?
王西富:说到挑战,可能更多是初期如何打破大众根深蒂固的急救误区。但严格讲,“克服困难”不如说是“专注与坚持”。作为急诊医生,科普是我专业领域内的责任。我选择聚焦一件事——传播循证急救知识,并持之以恒。这份坚持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它让我连接了众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合力推动了许多有影响力的事情,比如在2020年12月成功推动了广州地铁首批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配置。
最让我感动和自豪的是,据我所知,截至目前,广州地铁配置的AED已经成功挽救了20多位突发心脏骤停乘客的生命。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工作的巨大价值。
作为健康传播领域的专家,您认为优秀的健康科普应该具备哪些关键要素?您最希望通过您的志愿服务传递哪些核心健康理念或知识?
我的急救科普工作,核心目标就是赋予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人,在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面前正确的应对能力。我特别侧重纠正广泛流传的急救误区,比如经过多年努力,“掐人中无效”、“癫痫发作时不要往嘴里塞东西”等科学观念已被越来越多人认识。我希望传递的核心是:掌握科学的急救知识,关键时刻能救命;破除谣言,才能避免好心办坏事。
您如何看待科技志愿服务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尤其是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作用?您对投身科普与志愿服务的医务人员有什么建议或呼吁?
王西富:科技志愿服务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健康素养的关键力量,更是“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坚实桥梁。它精准地弥补了公共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将专业的医学知识以公益的形式输送到社会的毛细血管,特别是基层和偏远地区。医务人员拥有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九游娱乐NineGame验,是健康科普的“源头活水”。我强烈呼吁并期待更多同行加入到科普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
拥抱责任:将科普视为专业职责的自然延伸,是回馈社会、守护生命的重要方式。
善用所长: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从公众最困惑、最需要的地方入手,讲清楚、说明白。
寻求合作:积极与科协、媒体、社区、学校、企业等合作,放大科普的声量和覆盖面。
政策支持:呼吁相关部门将科普成果更明确地纳入医务人员的职称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更有效的激励机制,让科普志愿者更有获得感和动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更多专业力量汇聚,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和健康中国的实现必将加速!
未来,您在科技志愿服务方面,尤其是在健康传播领域,还有哪些新的计划或期待?
深化与拓展培训网络:持续升级“夜鹰急救训练营”课程体系,着力向基层社区、乡村、学校等更广泛领域覆盖,目标是培养更多掌握核心急救技能的“第一响应人”。
拥抱科技赋能科普:积极探索利用AI辅助教学、VR/AR模拟演练、智能化培训工具等新技术手段,提升急救培训的效率和沉浸感,让学习更高效、更贴近真实场景。
推动AED普及与立法保障:继续不遗余力地倡导在机场、车站、商场、学校、运动场馆等公共场所更广泛地配置AED,并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AED配置的责任主体、维护要求和施救者的法律保护,构建更完善的公众急救保障体系。
加强交流与合作:期待与国内外优秀的急救科普组织、专家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筹备成立中国公众急救推广联盟,共同提升我国公众急救能力建设的水平。
我的核心期待是:让更多人懂一点简单急救,让“敢救、会救”成为社会常态,最终实现“人人会急救,处处能获救”的美好愿景。这是急救科普志愿服务的终极目标,也是我持续努力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网易九游娱乐NineGame直击黄仁勋见面会,他说了这28句线亿美元买个安心:苹果押注美国本土稀土
磐镭公布 Link S-3 雷电 5 显卡坞完整规格,兼容 180mm ATX 电源
华擎发布 LGA1851 桌面级迷你主机 DeskMini B860,支持雷电 4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OPPO K13 Turbo 手机率先搭载防水风扇,消息称不止一家在测试
华为 GRL-AL20 新机入网,有望为 Mate XT 三折叠衍生机型
谷歌官宣 8 月 20 日发布会,Pixel 10 系列手机等新品将登场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zzhcmx.com/training/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