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定调多地允许公务员兼职送外卖什么信号?
公务员搞副业,近日居然真的在现实中发生了。四川遂宁市船山区某单位的一位纪检系统公务员孙先生,分享自己兼职送外卖的经历,一天能赚100多元。
孙先生说,其所在单位下发了公职人员可以做副业的相关通知。他向单位提交申请,经批准同意后,才开始下班后兼职送外卖。
纪检人员带头兼职送外卖,已经很特殊了,更微妙的是,一大批官方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传播、转载,在标题里写上大大的几个字:
近日,某直辖市人社局也发布了一篇文章,明确指出:在不违反纪律、不泄露信息、不影响主业的情况下,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可以从事自媒体、健身教练、跑滴滴、送外卖、农产品种植等合规副业。
此前,公务员送外卖也出现过。2021年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王林送外卖,12小时赚41块,但目的是体验民生、制定政策,还是带着工作去的。
前述孙先生就透露,自相关通知下发后,身边不少同事都九游娱乐官网“动”了起来,有尝试跑代驾的,也有跑网约车的。
公务员为什么要兼职跑外卖?首先是,对基层公务员来说,生活压力也是实实在在的。有些公务员开玩笑说自己是“稳定地穷”。
中西部的一些县乡,刚入职的公务员是2800到3200块左右一月,刚晋升的副科级干部是3500块左右。
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10月曾报道,西南地区的一位副科级干部每月到手薪资4100块,扣掉1800块的房贷、1100块的车贷,还剩1200块左右的生活费,需要覆盖水电网费、结婚送礼、请客吃饭等各种开支。
更不用说北上广深了,北京某街道的一位公职人员月薪1万多,远不够买房置业。
有的地方还在降薪。据凤凰网报道,一位直辖市的公务员说,近几年总体收入降了20%。
日子总要过,让他们在下班时间做副业增收,多份收入养家糊口,也是一个好办法。
过去人们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现在是不是可以改为:当官要为民服务,下班还可送外卖?
按照相关规定,公务员搞副业有6类情形需特别注意,包括“挂证”取酬、借“理财”名义违规圈钱、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违规兼职、揽私活和其他违反有关规定从事营利活动的行为。
第一类:体力劳动,如跑滴滴、送外卖等,需利用业余时间且不影响工作,且需提前向单位书面报备并获批准。
第二类:投稿赚稿费,通过撰写文章、小说、散文等,向杂志、自媒体平台或出版社投稿获取稿费,例如《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公务员身份)通过版税收入数千万元。
第三类:自媒体运营,开通个人公众号、头条号等平台,分享职场经验、生活技巧等内容,通过流量分成或广告合作获得收入,需注意内容不得涉及敏感话题,收入需申报。
第四类:专业技能服务,若具备维修、设计、编程等技能,可接小型私活(如家电维修、PPT制作等),需确保服务对象与工作职责无关联。
第五类:健身/培训教练,若有健身教练、教师资格等资质,可兼职健身房教练或开设线上课程,但需避免利用职务资源招生。
第六类:农产品种植/养殖,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家庭农场种植或养殖,销售农产品(如蔬菜、家禽),需注意与工作职责无关联。
需注意的是,公职人员从事兼职应当避免利益冲突,不得从事与职权相关的营利活动,同时报备单位,确保副业不影响本职工作,避免因疲劳或时间冲突引发纪律问题。
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1.97万亿元,支出则是 28.46万亿元,财政收支面临紧平衡压力。
但紧日子归紧日子,该花的还是要花,占支出大头的,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
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的下海潮,不就鼓励公务员投身改革建设?光是1992年,就有1000多万公务员办了停薪留职。
不只是四川、重庆,湖南等地也在悄悄放开。7月8日,湖南省委组织部“红星云”官方公众号就发文,列举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做哪些副业,禁止做哪些副业。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副业需要时间。在中国青年报2023年底的一篇报道中,一位国家某部委工作人员就表示,作为公务员平时很辛苦,晚上加班到八九点下班是常事,平时周末也经常加班,“朝九晚五”的生活只是一种想象。
此外更微妙的是,做副业也要看Boss态度。一位离开体制的自媒体博主就曾在网上痛陈往事,提醒公务员做自媒体,露脸要谨慎。
毕竟,做副业要提前向单位报备并获批,收入也要申报,还得做好时间管理,不能影响本职工作。如果单位很忙,大概率没精力做副业。而如果担心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晋升、发展,大概也不敢做副业。
公务员岗位一直被视为稳定的铁饭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zzhcmx.com/training/3368.html